《学诗浅说》作者瞿蜕园、周紫宜,尽管在我们的印象中颇显生疏,但一究根底之下,令人惊艳。瞿蜕园是出身世家的现代文学史大家,与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齐名。周紫宜则为近代最富诗才的著名女画家。二人携手谈诗,《学诗浅说》可谓诗情画意,珠联璧合的大家之作。
一本小书,纵横诗词,时而曲径通幽,时而大开大合,通篇语言洗练到几乎没有一句冗余,字字有声。相较于时下或是虚华无物,或是故作惊人的文风,着实令人由衷钦服。
从诗的结构形式到名篇欣赏诵读,从诗的发展与重要流派到写作方法,还有诗与词的关系,无论方法还是鉴赏,娓娓道来,朴实生动。
说到诗的结构,第一就是句法。“一般来说,不外五言、七言两种。五言就是五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字一句。不过诗的句子与散文的句子不同,总要两句才能算一个整句。也就是说,上句是没有韵的,下句才有韵。必须包括有韵的在内,才能算诗的一整句。”“意思是活的,句法是死的。但是又要把活的意思在死的句法中表达出来,并不因为句法的约束和限制,就把意思也变死了。”
这就是本书最基本的语言风格,平实清楚,不蔓不枝。五绝、七绝、五律、七律、五古、七古,种种判别一清二楚。在讲述基本章法与韵脚之后,作者对诗歌的研判就显得更为有旨有趣。
比如讲到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言道:“这首诗的妙处是一首中有几个转折,一句中又有转折。从对方说到现在的处境,再从现在的处境回忆从前,又说到将来的可能回想到现在。一层比一层深,诗的情味就绵绵不尽了。”
对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作者评价:“这首诗只是就眼前所见随意写出,故意做成粗率散漫的姿态。好处在于朴素天真,在七绝诗中是别派。”
讨论《诗经》的时候,作者只言《国风》,因为国风“最充满诗的意味”“发挥纯洁的感情”,包括:离别之情、慈孝之情、忠爱之情、朋友之情、征戍之情、恋爱之情、妇女容色之美、男子风貌之美、建筑、田园、田猎,等等。对于《古诗十九首》的剖析,则从韵脚的变换切入,极具音韵之美。
论至陶潜的诗作,作者的描述又全从画面上来:“陶诗的妙处完全在于真实朴素,不假雕饰。以画来比,汉魏诗像线条粗重设色板滞的古画,陶诗像纯用墨笔的白描,几乎看不出笔墨痕迹。陶氏以后的谢、鲍各家有点像大青绿山水画,而唐代的王维出现以后,又盛行文人画的浅绛法。”这样的研判色形皆美,宛在眼前。
谈到诗与词的关系,作者提出问题:为什么诗以外不能没有词呢?第一,为了音调的悦耳配合声乐,第二,为了表达深微曲折的情感。这一点,当代的叶嘉莹先生的论述与此暗合。
在细致言说写诗的方法、路径之后,作者以古人的说法总括自己的观点:“修辞立其诚”。这是作者对写作的基本态度和评判标准,而他们,真正以身作则地践行了这样的追求。素朴洗练,确有见地。如果我们来概括这本书的总体印象的话,“修辞立其诚”恰如其分。(姚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