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用“微时间”成就“深阅读”
2018-12-27 17:18: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如今,对于许多人来说,想要抽出大块时间用于阅读,真的是越来越不容易。在新媒体的发展趋势下,借助众多社交工具,不同的人通过关注不同的人物和平台来满足自己所需的信息。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迅速、简短和一次性消费,这和快餐饮食的特点如出一辙——最新消息唾手可得,动动手指就可以将内容打包带走;无论在失眠、等车还是旅行途中,皆可瞩目于掌间屏幕,这使得人们利用移动客户端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变得愈发便利。

  面对纷繁扰攘的现实生活,作为一个始终对阅读抱有热望的人,那就得“挤”。这正应了那句话,“时间就如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所以,我们无妨尝试用“微时间”成就“深阅读”。

  “微时间”阅读,说白了就是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开展阅读。古人云,读书要在“三上”:马上、枕上、厕上。不难看出,利用碎片时间读书的传统由来已久。

  然而,正基于此,使得一些人对于这样的阅读方式产生置疑,觉得新媒体时代的碎片化阅读破坏了读者的长文本阅读能力。他们认为,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已经进入了一个以碎片化阅读为标志的时代,这种阅读方式的碎片化也使得人们越来越接受“浅阅读”的方式,即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追求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

  这种过去没有的碎片化阅读方式,显而易见有其实用性和消遣性的好处,但也无形中消解了深入阅读时的沉潜心态。而人类智识的进展,很大程度上并非单纯地取决于信息量的累加,阅读的目的同样也不止于获取、累加信息。阅读的手段虽然在变化,但阅读的目的并不因此发生质的改变。虽然在阅读目的上,也仁者见仁、各取所需,但不能否认的是,阅读十分重要的目的在于,有助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且与我们的生命融合,陪伴着我们的心智成长,与精神的升华和思想的产生密切相关。

  应该说,如此置疑并非杞人忧天。的确,不少人在碎片化阅读中逐渐迷失了自己。稍加留意不难发现,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对于经典名著敬而远之,只是终日逡巡于微信朋友圈无关痛痒的只言片语,沉湎于新闻客户端娱乐明星的飞短流长,着迷于养生网站莫衷一是的保健信息……如此阅读,除了往自己的大脑内强塞进许多信息垃圾之外,恐怕并不会带来更多的“附加值”。

  阅读,自有其不同层次,有学者依低至高将之依次划分为信息、刺激、娱乐、知识、思想、审美。通常,前三个信息、刺激、娱乐,是维持人的初级的浅层次的精神需求,可以用“看”来解决;后三个知识、思想、审美,是维持高级的、深层次的精神需求,只看不行,还得想,这才是真正的阅读。那些在碎片化阅读中迷失了自己的读者,充其量不过是在“看”,在进行“浅阅读”。

  过多的“浅阅读”固然可以打发时间,然而毕竟无助于读者自身知识水平的提升,无助于个人思想的丰盈,无助于其审美情趣的培育。理想中的阅读,自然是能够多一些“深阅读”。只有读者切实沉静下来,专注于优质内容,潜心于细思默想,才能读有所获。既然,阅读难得拥有大块时间,那么,善于利用“微时间”,实施碎片时间阅读,不失其现实可行性。

  需要指出的是,碎片时间阅读,不同于碎片化阅读。阅读过程中有效地将碎片时间串联起来,应该说,完全有条件成就个人的“深阅读”。阅读的深与浅,并非取决于阅读时间的长与短,关键体现在内容的选择与阅读的姿态,有深度的内容加之专心致志的态度,会为阅读求得较高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以“微时间”成就“深阅读”,需要读者养成见缝插针及时阅读的习惯。一部名为《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畅销书籍提出的方法不乏其实用性。书中没有多么深奥的道理,亦无太过繁复的技巧,其所倡导的读书生活的理念,以及依托读书笔记选书、购书、读书、用书的一系列流程,使得即便在碎片时间当中,阅读的脚步也不至于虚浮零乱,不至于停留于浅尝辄止。

  世间道路千条万条,有的宽阔平坦,有的崎岖蜿蜒,它们,通向了不一样的远方。关于阅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目标与不同的行进方式,这使得他们走在了不同的阅读道路上。“微时间”阅读这条道路,虽说只是这千万条道路中不起眼的一条,然而,读者若能结合自身实际坚持走下去,未必不能走出自己工作、生活当中的丰实绚丽。

  (周慧虹)

  编辑:孙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