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手稿
老舍先生在工作
11月22日媒体披露,近70年前的 《四世同堂》 遗失英译原稿已被找齐并译出,最后16章未发表佚稿将刊发于2017年第1期《收获》,约50页10.7万字。
祁老人的圆熟温和、天佑的老实沉默、瑞宣的儒雅挣扎、钱诗人的铮铮铁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巨作 《四世同堂》,是著名作家老舍最具代表性的长篇小说。
但很多人并不知道,长时间以来我们看到的 《四世同堂》 是残本,其中第三部 《饥荒》中多段内容是根据美国出版社“改造”过的英文版返译成中文的。
赵武平在美国“偶然间碰到”原稿
“我与老舍《四世同堂》未删节全译本的缘分要追溯到20年前。”上海译文出版社副社长赵武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自己并不是研究老舍的专家,但对老舍的文学作品很感兴趣。20年前,他在写作有关美国作家赛珍珠的文章时,对资料中有关老舍的一些内容产生了兴趣。
据了解,1946年3月到1949年10月,老舍曾在美国生活了将近4年,在纽约期间,他结识了赛珍珠并成为了朋友。1947年至1949年,老舍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饥荒》。关于这部书的写作,老舍说:“就我个人而言,我自己非常喜欢这部小说,因为它是我从事写作以来最长的、可能也是最好的一本书。”
真是机缘巧合,赵武平了解到美国联邦调查局公布了上个世纪50年代跟踪调查赛珍珠的“秘密档案”,就到官网上去翻看这些资料,把老舍的档案也调出来。从此开始顺藤摸瓜,在美国寻找有关老舍先生的“蛛丝马迹”。
据赵武平介绍,老舍的档案分散在包括纽约公共图书馆、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哈佛大学施莱辛格图书馆等四五个地方,“我每年都会去一趟美国,这些年来我陆陆续续跑了这些地方,把有关老舍先生的资料都找到了。”在施莱辛格图书馆,赵武平意外发现了近70年前《四世同堂》第三部《饥荒》后半部的未删节全译本。“我很好奇,在仔细研读后,发现它跟我们之前在国内读到的版本不一样。”
《四世同堂》原计划写100段
老舍原名舒庆春,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等。其中小说《四世同堂》尤为知名,包括《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描写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色群体历经荣辱浮沉、生死存亡。
《四世同堂》是老舍重要的作品之一。遗憾的是,这部著作是个残本。老舍当年设计,这部著作分为3部,共100段。它于1944年在重庆的报纸开始连载。老舍本打算用两年时间写完,但由于时局动荡和作者罹患多种病痛,直到1945年底才完成第一、二部。
此后,老舍接受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所以第三部《饥荒》是在美国完成的,最后13段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并未出中文版。“文革”时,《饥荒》手稿散佚。此后,再也无人能说清此书原貌。
《四世同堂》英文版1951年先在美国出版,给复原留下了一丝希望。198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时,从《四世同堂》英文版返译了最后13段,但这并不是老舍的原稿,而是经过美国出版社和编辑未经作者认可大量删节后呈现的节选本和删改本,据此很难窥得老舍的创作全貌。比如老舍原著的第27、36章全部被剔除,原稿的23、24两章被合并为一章,有些内容和情节被重新并列组合,甚至人名都进行了改变,有时候是张冠李戴。
老舍是通英文的,虽然其英文程度尚不足以直接创作,但是读懂译文、进行润色和讨论书稿内容是足够的。赵武平发现的这份珍贵的原稿,就是当年老舍与译者浦爱德每天合作翻译、共同完成的成果,也是老舍最终参与定稿的原件。可以说,这是目前为止最大限度保存老舍原作本来面目的版本。
《饥荒》回译,语言风格是最大挑战
赵武平撰文说,对《饥荒》后半部的“回译”,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处处容易陷入误区。
首先,要针对英译原稿,逐篇进行释读,录下所有难以辨识的文句——经过近70年的时光磨蚀,打印稿上不少字词已经褪色,甚至模糊,还有打印中的拼写错误,再者就是译文中所运用的今天已经废弃使用的日语拼写,这占去了前期翻译的大部分精力。
回译面临的最大挑战,还有语言风格的问题。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选用什么词汇,避免何种表达,都有他自己的特点。赵武平研读了老舍的全部著作,体会老舍遣词造句和讲故事的技巧,仔细揣摩老舍的语气、修辞和表达感情的方式,努力将老舍的表述风格内化进翻译,从而真正呈现老舍作品的风貌。
赵武平还谈到,这次找到的原稿,由于经历了复杂的翻译过程(由老舍先生口述,浦爱德翻译成英文,此次又重新翻译为中文),因此会导致文章的一些细节内容与老舍最初创作时的手稿有所出入。他举例谈到,小说中冠晓荷的太太是个写得尤为精彩的反面人物,老舍给她取了个惟妙惟肖的外号,叫“大赤包”,“北方人知道‘大赤包’是一种像葡萄大小的植物果实,可能南方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美国人更理解不了。我看到原稿中老舍的笔迹,他特地跟美国人解释什么是‘大赤包’,同时他建议将它翻译为‘大红南瓜’,但是最后我在译稿里看到的‘大赤包’却变成了‘大红辣椒’。”
在翻译过程中,赵武平整理出“老舍词汇表”,列出一些老舍语言特色字词。比如,“假若”是最常见词汇之一,他少用或者完全不用“如果”。另外,老舍似乎不太喜欢运用习见成语:“咬着牙说”不用“咬牙切齿”,“忍受苦痛”不用“含辛茹苦”,“设尽方法”不用“千方百计”。为了不过度翻译,免用老舍本书中从来不用的成语、俗语、俚语,有时他就宁愿采取直译的方式。比如,不用常见“仨核桃俩枣”,而是按照原文直译为“仨芝麻俩枣”。赵武平坦言,人名如何选取在译文中也很费斟酌,如“小妞子”和“妞妞”,“李四老人”和“李四大爷”“李四爷”“四大爷”等,根据对话环境,老舍是相宜运用的。
记者了解到,最新一期的《收获》杂志即将全文刊登《四世同堂》的大结局,发表《饥荒》的21段到36段,大概有10万多字,“真正的《四世同堂》全本”书籍将于2017年2月与广大读者见面。(记者 陆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