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少儿阅读应该多读经典
2018-08-27 10:42:00  来源:
  来源:中国文明网

 

  廖晓勇:江西教育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社长) 

  “开卷有益”几乎是所有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成语。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阅读以及由此带来的知识积累和更新,不但能净化心灵,更与成长紧密关联。而暑假是学生一年中为期最长的假期,相对于开学时间,学生拥有更多相对清静独处的空间,如此读书正当时。安静的午后、清凉的早上,都可以慢慢品味心仪已久的书。

  那么,学生在暑期如何阅读?读些什么书呢?且看相关专业人士为您娓娓道来。

  阅读经典,有助于提升青少年的文化素养;阅读经典,有助于青少年儿童的生命发展。黑格尔曾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与经典同行,对孩子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江西教育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教育社,在过去的30年里对经典文化的传承、对当地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芝麻开花”系列、《中考方案》《王后雄状元考案》,一系列教辅读物陪伴着莘莘学子一路前行;《季羡林文集》《闻一多说神话》,一本本精品力作为读者“重开经典之门”;领跑全国英语期刊的《疯狂英语》……这些品牌产品使教育的“星空”更为璀璨。

    每个年龄段都有经典书 

  《读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引导孩子阅读?

  廖晓勇:不同年龄的孩子理解能力也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年龄段,都有相对应的经典儿童书,这些高质量的书籍对孩子塑造正确的三观很有裨益,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点,从阅读这些经典的儿童书开始,循序渐进。一般来说,孩子在幼儿时期是大人选书,上小学后可以自己选书,但无论谁选,家长应该要介入、要先看,起到参谋的作用,这样做一来是尊重孩子,二来是把孩子当作朋友,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

  《读书》:近些年绘本教育似乎很流行,不少家长买绘本进行亲子阅读,绘本是西方传进来的图书形式吗?图书界是怎么定义绘本的?

  廖晓勇:绘本17世纪诞生于欧洲,20世纪30年代,绘本的主流传向了美国,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70年代,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到了21世纪,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它是以图片作为主要表意手段的,图片与图片之间暗含着叙述的逻辑关系的,文字辅助引导图片解读的,图文相结合共同叙述完整故事的书籍。现在市面上的绘本图书以低幼儿童阅读为主,内容涉及文学、教育、科普等。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

  《读书》:现在儿童阅读市场是否充斥着不少糟糕的作品?比如说随意改编的简写版经典名著?

  廖晓勇:的确,如今中国严肃的儿童文学作家较少,导致儿童阅读市场原创书籍种类不多、图书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不少是重复出版,不少是“成人化、低俗化”的书籍。在儿童阅读习惯尚待养成的情况下,你所提到的“随意改编的简写版经典名著”对儿童读者有着不可预估的负面影响。因此,家长一定要做好“把关人”,在综合比对后,多选择一些科普类、历史类、人文类的高品质少儿图书,引导儿童健康阅读、快乐成长。

  《读书》:现在市场上卖得好的,或者出版社愿意出的,大多是怎样的儿童读物?

  在市场化时代,出版人应该有自己的阅读主张,多为少年儿童出好书、出精品,从内容、印刷和装帧等方面层层把关。在这里,我认为可以借鉴国外经典儿童图书的成功经验,以专业化的创作为保障,耐心打磨,使出版的图书成为畅销书、长销书;寓教于乐,真正服务于孩子们。

  《读书》:据我所知,您的儿子非常优秀,在儿童阅读教育这块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我认为,儿童阅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家长一定要有耐心,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孩子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适当地进行引导,用心关注、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并鼓励他们从书中寻找答案。此外,家长还应该注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图书馆和书店这些书香浓重的地方阅读、购买书籍。适当的陪伴也能够激发孩子的阅读热情,家长可以定期倾听并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鼓励他们复述书中的故事,长此以往,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读书》: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呢?那如何进行指导?应该选什么书?

  廖晓勇:我一直非常赞同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可以关注孩子的兴趣,从兴趣入手,找到对应的儿童书,通过引导和陪伴阅读等方式,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热情。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切忌将与孩子兴趣相悖的儿童书硬塞给他们,这样,孩子的阅读热情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对今后的阅读教育并无益处。

  《读书》:请您给我们的小读者推介一些暑假阅读书目。

  刚刚提到的一些想法,其实在江西教育出版社的出书结构上也有突出的体现。近两年来,我社将青少年阅读作为一个重要板块,倾力打造了一批适合各个年龄阶层孩子阅读的精美图书。

  教育类图书是我社的一大出版特色,为广大学生量身定制的课外实用工具书,如“中小学生常备工具书”系列、“熊猫作文”系列、“作文其实很有趣”系列等作文书在孩子掌握课堂知识的同时,开拓思维,扩大知识面。

  “了如指掌童书馆”系列儿童绘本,分为“幼儿启蒙系列”、“儿童成长系列”和“打开历史系列”,结合3~12岁孩子不同特点和各年龄段特有的兴趣爱好,给予他们不一样的阅读体验,更好地培养亲子阅读的乐趣。

  此外,励志与趣味相结合的,如《学生悦读文库》系列、《见证传奇》系列、《冒险王》系列、《鲁迪格来啦》系列等都是不容错过、值得一读的青少年阅读类图书,这些书在市场上销售也取得了不俗的表现。

    阅读有利于青少年成长 

  《读书》: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读书?

  陶薇:阅读应该从学龄前就开始,现在很多家长在孩子一岁左右就会给孩子讲绘本,等到3岁左右,孩子会自己翻书看图的时候,应该多让孩子自己看些绘本。到学龄前后,孩子能够稍微认点汉字,可以按孩子学习的程度开始慢慢加一些文字阅读。

  6~8岁的孩子阅读就该考虑到孩子的创意思考和书面语言的运用。大量的经典绘本阅读可以让孩子融入故事,唤起情感,引发孩子对生活经验的讨论;更重要的是从长期的绘本阅读中,使孩子们获得持续的词汇量和写作风格积累。

  孩子的最黄金的阅读期是8~14岁,此时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可以进行文字书籍的阅读。如果此阶段的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方法,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名人传记、科普读物等书籍,就为他今后的人生观的确立、专业的选择、人生目标的确定、学习的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果错过了这一黄金阅读期,那么,今后高中、大学等阶段的学习就会暴露出难以弥补的先天不足状况。

  《读书》:经典阅读在什么时候开始比较好?

  陶薇:当然是越早越好。我主张在孩子的幼年阶段、童年阶段,主要把儿童文学和儿童文化的经典传递到他们手中。等孩子到了一定的阶段,比如小学高年级或者初中阶段,需要适时的把成人文化中适合他们阅读理解的经典传递给他们。

  《读书》:现在儿童阅读市场是否充斥着不少糟糕的作品?比如说随意改编的简写版经典名著?

  陶薇:的确存在不少糟糕的作品,就像垃圾食品一样富有吸引力,但是对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没有半点好处。所以我们要求孩子不仅要好读书,更要读好书。至于简写版经典名著,我调查过一些喜欢读原版名著的高年级学生,他们说简写版没意思,原著描写得细致,读起来感受更深,学生朴实的话语道出了名著原著的魅力。但是当谈及阅读经历时,这些名著的“粉丝”们,无一不是从看连环画、简写本开始的。由此可见,这些改编了的名著培养了学生最初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为读原著打下了基础。我想,要培养学生阅读原版名著,需要从基础做起。可以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做,不妨先从接触连环画入门,然后试着阅读白话简写本,之后孩子可以尝试原文简写本,对原著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去试着阅读原著。这里只是恳请改编者要忠实于原著,绝对不能胡编乱造,这样既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更是对社会负责。

  《读书》: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呢?那如何进行指导?应该选什么书?

  陶薇:在这里,我想表明一个我对儿童阅读的态度:阅读不是课程,不是负担,而是乐趣,是享受;先有阅读的趣味,然后规范阅读的习惯,最后才会有阅读的品味; 家长与其整天逼孩子阅读,不如自己先培养阅读的习惯;阅读不用竞赛,触动内心就是好的阅读。

  给孩子买很多的书,把房间布置成书的海洋,这很重要;但家长自己每天阅读,带着孩子讲故事,这尤其重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想让孩子喜欢阅读,那么在前期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时候,我们就不要总是在要求孩子看书的时候,自己在旁边看电视、上网。共同看书吧,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孩子对我们的爱!

    从经典书籍中汲取营养 

  《读书》:针对不同的年龄段,初中生应该读什么?

  毛婧雅:低幼孩子喜欢动漫、绘本童话故事类,中学生要从“童话世界”走向“现实人生”,应更偏向于科普、小说类图书。小说、人物传记、科普读物是这个时期最好的推荐,与此同时,再适当增加一些哲学类书籍,引导孩子去认识生命、了解宇宙、思考人生就更好了。

  《读书》:经典阅读此时开展是否适时?

  毛婧雅:“读书要趁早,要超前读书,多读经典。”(王蒙语)初中学生正值青春叛逆期,异性交往等问题会一一呈现出来,建立一个良好的“自我概念”是这个时期的关键。初二和初三是情感教育和理想教育的关键期,在这个时候,多读经典,从经典书籍当中汲取丰富的智慧,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完善自己的人格,一定是大有裨益的。

  《读书》:如何看待改编的简写版名著?是否提倡读这一类的书籍?

  毛婧雅:我们必须知道我们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是读故事,是积累语言,还是从故事中观照自己的人生,汲取有用的人生智慧。简写版名著并非不好,只是也许在一定层面上无法满足中学生在这个年龄层上的语言、情感和理想需求。

  《读书》: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书,那如何进行指导?应该选什么书?

  毛婧雅:首先我们应该以身示范,与孩子共同读书,家里要有一定的藏书,每天也要有固定的读书时间;其次,孩子们并非没有强烈的读书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有的孩子喜欢看低于自己年龄层的书籍,相信他们,先给他们以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再次,读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发展书面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用电台(如喜马拉雅FM)等形式让孩子们“听”书,只要兴趣上来了,很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读书》:你自己在阅读这一块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

  毛婧雅:阅读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过程,它潜移默化地充实着我们的思想和心灵。“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对于一名语文教育者来说,对这句话我是深有体会,大大赞同。我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也不断调整着自己阅读的领域,期许在追求深度的同时,也会有广度的拓展。另外,我会利用一切碎片的时间读书,早晨洗漱的时间,行走在路上的时间,聆听大师经典,汲取营养。生命的长度是有限的,但生命的广度和蕴含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阅读,能带你发现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自己!(记者 杨淑玲)

  编辑:孙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