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照壁,一堵墙的多彩文化意蕴
2024-02-27 18:30:00  来源:检察日报

  古代的戏院、寺庙、祠堂、民居等建筑,进入大门后,通常都会有一道与大门相对作屏障用的墙壁矗立,这道墙称为“照壁”。照壁是中国一种独具特色的传统建筑形式,又叫“影壁”或“屏风墙”。古人称之为“萧墙”,明清时特别流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就描写了“北边立着一个粉油大影壁”。

  照壁最早出现于何时尚无明确的考证。根据考古发现,早在西周时期,影壁便已经存在了。在陕西省发掘的一处西周建筑遗迹中有一座影壁的残迹,长240厘米、高20厘米,这是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照壁。

  古代的照壁,在建筑形式上分为基座和壁身两个部分、正反两面组成,对着大门的一面为正面、对着住宅的一面为背面。壁身大多为正方形或长方形,四周用砖雕装饰,中间的方块为书法或者绘画。戏院、寺庙、祠堂里的照壁多用琉璃镶砌,一般宽五六米、高四五米,由近百块细泥青砖雕凿而成。

  无论大众场合还是民宅的照壁,正面檐下斗拱之间大都刻有“人杰地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等喻示着富贵、平安、和顺的寓意文字。中间枋子上,刻有公刘、八仙、二十四孝等神话人物和民间传说故事。两梢间中部的左面雕刻着东方保护神青龙,右面雕刻着西方保护神白虎。雕刻手法有浮雕、镂雕、透雕和空雕。所刻神兽、动物、器物、花卉和图案线条等,层次分明,刀法流畅圆熟。官宦或大户人家照壁背面上还雕有吉祥画面:左上角一只凤凰的嘴里衔着一卷书,意为“奉献天书”;左下角莲花旁边有一只宝瓶,内插三支戟,瓶边有一支笙,谐音暗示为“平升三级”;树上坐着一只猴子,枝上挂着一方金印,寓意为“封侯挂印”;还有“鱼跳龙门”及“八仙过海”等,形态生动,雕工精致,立体感强。

  衙门的照壁背面正中,一般都镌刻有一头鹿角、狮尾、牛蹄、龙鳞的怪兽。这个怪兽名字叫“贪犭”。它与传说中的龙、凤、龟一样,是人们假想出来的。它独角直竖,眼如铜铃,口大齿锐,四脚踩着元宝、珊瑚、如意、玉杯,正昂首张口,欲四足腾空。古代衙门将其画在照壁上,主要是警诫官员要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要贪赃枉法,否则将会像这头怪兽一样自取灭亡。因此,古代每个到地方就职的官员,到任后都先要参拜照壁。元代时,提倡每户在院中立一照壁,如有违反规定制度约法者,将违反事例也书写在家宅照壁上以作惩戒。

  关于民间照壁的来历,也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古代人迷信,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而大门内有影壁,鬼魂见了自己的影子,就不敢往里闯了。另一说法是,古代人住宅讲究风水,而风水讲究导气,气不能直冲厅堂或卧室,否则不吉。避免气冲的方法,便是在房屋大门前面置一堵墙,但为了保持“气畅”,这堵墙不能封闭,故形成照壁这种建筑形式。有民俗专家研究后认为,照壁是陇东古代居民房宅建筑不可缺少的风水内容。

  照壁除去给庭院增加气氛,祈祷吉祥之外,还起到一种使外界难以窥视院内活动的隔离作用——即使大门敞开,外人也看不到宅内,具有保私性。照壁还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气势。对于大户人家来说,照壁既是全宅重点装饰部位,也是一户一村吉祥福禄的象征。照壁底部用青石作石脚,两侧用青砖或大理石砌成,壁顶修建成飞檐滴水,瓦脊两端起翅,形成优美的弧线。四个檐角如飞,酷似海鸥展翅形象。尤其是一些照壁建造讲究,在其墙壁上雕饰有精美的图案和吉祥话语,在正对大门的这一面,一般都有花卉、松竹图案或者大幅的书法字样醒目地放置影壁正面,上书“福”“禄”“寿”等象征吉祥的字样。也有一部分照壁,绘上吉祥的图案,如“松鹤延年”“喜鹊登梅”“麒麟送子”等等,给院内营造了一种书香翰墨的气氛。中间镶嵌有圆形山水图案大理石,壁下砌有花坛,一年四季草木芬芳,花香四溢。

  农村住宅的壁身则用土夯或土坯砌筑而成,上加瓦顶,再用白石灰粉刷,采用“五谷丰登”“吉祥如意”“福如东海”的字样或图画。这种照壁,设在大门之内的迎门处,有的是单独建筑,有的是镶在厢房山墙上。

  照壁中最有名的是九龙壁,为明清皇家所用。中国现存的古代琉璃九龙壁有四处:山西大同九龙壁,位于大同市城区,是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原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王府前的照壁。山西平遥九龙壁,在平遥古城的平遥文庙内,建于明朝初期,原为太子寺照壁。北京北海九龙壁,位于北京市北海公园内,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北京故宫九龙壁,位于北京故宫内,宁寿门前的影壁,建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

  “木难作床牙作席,云母屏风光照壁。”古代的照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形式,工艺手法也异彩纷呈,它作为传统工艺领域里的一枝奇葩而流传至今。作为中国建筑中重要的单元,照壁与房屋、院落建筑相辅相成,组合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具有建筑学和人文学的审美价值。(师正伟)

  编辑:孙维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