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洪波(中国作协副主席)
我的老朋友、老战友李迪又一部反映公安战线的报告文学《英雄时代——深圳警察故事》,由群众出版社出版了。
1978年,我和李迪一起复员回到北京,我在《文艺报》工作,他任职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从2009年开始,他对公安题材给予高度关注。以10年时光,把自己的主要创作精力投入公安题材领域的报告文学作家,李迪可能是第一人。走进警营的作家不少,但写完了就转向别的领域。只有李迪“咬定青山不放松”,拿出一部又一部合格的作品,走出一步又一步坚实的脚印,也走出了属于李迪风格的创作之路,甚至可以称之为“李迪报告文学现象”。
《英雄时代》有着独特的意义。深圳在地域上有着与众不同的特殊性,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当年在中央的支持下深圳人大胆改革和尝试,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变成现在的世界大都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很多城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深圳是独一无二、不可类比的。现在再来看深圳,用文学作品如何表现?李迪用特殊的视角看待这座特殊的城市。作家选择题材,题材也选择作家,彼此之间有一种很有意味的共鸣。李迪对深圳的熟悉程度跟我们差不多,但是他一猛子扎下去,就像当年三下丹东看守所与警察和在押人员共度春节那种深扎的狠劲儿,他也是一年时间三下深圳警营,采访上百人,不光是警察,连警嫂也都采访。全书每篇一个人物,连缀在一起,就勾勒出英雄的群像。他们都是普通人,但又都是非凡的、真实的英雄。李迪用朴素的文笔、真诚的感情、动人的细节和李迪式的幽默,让深圳公安战线上的英模人物立了起来。
李迪着力挖掘出这些人物身上蕴含的担当精神、牺牲精神与奉献精神。书中每一个篇章,都表现出他对题材的情感投入程度和写作技巧的熟练程度,以及他捕捉细节的过人之处,还有就是一个成熟作家的语言功力。他善于塑造有灵魂、有血性、有品位的警察形象。一些公安战线上的“陌生人”,在李迪笔下变得令人熟悉而亲切,他用李迪式的幽默一下子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他在用文字给公安战士画像,不仅画得真、画得像,而且还画出了内在的精气神。书中主人公的岗位各不相同,有刑警、民警、缉毒警,还有法医。李迪抓住他们的工作特征和个性化细节,让他们的形象变得清晰起来。读这部作品,令人不禁发问:社会的安全环境是如何炼成的?李迪通过这部作品,进行了回答:家国平安是无数可爱的人用信念与热血换来的,是用爱与忠诚打造的,是用牺牲与拼搏铸就的。
读这本书我挺感动的。一个七十岁的老作家依然这么有激情、这么投入、这么认真严肃地对待自己的每个题材。他对公安战线有一种敬畏,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我读这部作品时,每每感觉到他是以一个和平安定环境受益者的身份,跟这些公安人员进行交流。他不是高高在上、全知视角的名作家,而是一个倾听者、互动者乃至学习者,甚至是真诚的欣赏者。由于他这种接地气的身段、谦虚的心态,加上他的艺术表现能力,才有了一本又一本的公安题材优秀作品。李迪的报告文学作品是小说家写的报告文学,这和纯粹报告文学作家有区别。李迪捕捉细节能力超强,有时候寥寥几句,形神毕现。比如,《不爱红装》中,出场的是深圳市公安局成立以来的第一个女刑侦大队长崔爱武,人称“崔大”。李迪写道:“一见面,我就说,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哈哈哈!没那么高大上,我是爱武汉!”因为她是武汉人。几笔就把一个女警官的大气魄写出来了。《读你》写警犬专家许赞义,李迪从他的微信号名叫“许仙”说起,继而突出他对警犬的情感,“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我的警犬。有人问我干什么工作,我说警犬工作。他说,噢,是狗啊!我说,不对,是犬!是警犬!”还有《张奕元两解纠纷》,写张奕元通过细致观察,将涉及生死命案的医患矛盾有理、有力地化解了。李迪说张奕元抓细节厉害,其实也反映出他自己挖掘细节有真功夫。
李迪的文学创作一直有着浓郁的亮色和暖色。写这么多的公安题材,他一直在阳光下行走、穿行,阳光是他的创作主题。譬如在《紧拉慢唱刘晓光》中,女刑警刘晓光说:“贼有贼的尊严,贼有贼的情感。抛开他们是贼的身份,他们跟你我一样,也要承受七情六欲,承受家庭负担,承受社会压力,承受所有的一切。”人民警察的境界一下子就出来了。书中的《叶问》《渡河之舟》几篇,人物生动、形象鲜活、呼之欲出。英雄时代就是由这样的英雄用血肉之躯扛起来的。这是表现公安题材的一部好书,是李迪保持一贯水准和稳健风格的力作。
“逝水如波说英雄,一代岂与一代同?惟有兹款终难变,慷慨报国意从容。”我想以这首小诗,向《英雄时代》这部作品表达敬意,也向深圳警察和所有的警察同志表达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