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依稀记得,庭院里有一方小竹林,疏密有致。临窗眺望,这方青翠欲滴的小竹林总能闯进我的视野。
竹子,不仅具有梅花笑迎风霜雨雪的坚强品格,更给人留下清新高雅、虚怀若谷、高风亮节、无私无畏的完美形象。我对竹有一种偏爱,因为它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给了我许多启迪。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小时候,刚能读懂郑板桥这首《竹石》诗时,就暗下决心,不管将来遇到什么样的挫折和坎坷,都要勇敢面对,决不退缩,像岩竹一样刚强。
八十年代初,我参军来到北国海疆,成了一名海军战士。新兵连每天超强度的训练过后,浑身上下就像散了架似的,每每这个时候,带我们的老兵总会用“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口号来激励自己,而我更多的则是用竹子顽强品质来勉励自己,从严要求自己,经受磨难,接受锤炼,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军队这个大熔炉里,将自己百炼成钢。
九十年代中期,我有幸来到潜艇上服役。潜艇总是给人一种神秘感,殊不知这神秘的背后要凝聚着多少潜艇官兵的艰辛付出。在闷罐子般的狭小舱室里,官兵们不仅要经受生理和心理和双重考验,而且要在各自的战位上履行职责、遂行使命,每每这个时候,让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意志和勇气又来自正直、向上、不屈不挠的竹子。
二十年前,我脱下心爱的军装,转业安置到了检察院。为了熟悉和掌握检察业务,顺利实现“军人”到“检察人”的转变,我与众多的战友一起走进了江苏检察官学院,“啃”起了足有半米高的法律书籍。从专业术语,到法律条文,从刑法到民法,从司法解释到检察实务,对于一个法律“门外汉”来说,其学习的难度可想而知。但我们没有退缩,没有被困难吓倒,终于在三个月之后,读完了一个法律本科生四年才读完的课程,如愿回到了新的检察岗位。
然而,当我“学成归来”的时候,既没能干上唇枪舌剑的公诉人,又没能干上斗志斗勇的侦查员,而是来到了事无巨细的政治处,干上了一个被“边缘化”的检察政工人。是军人的服从意识,让我在政治处这个甘为人梯、甘做绿叶的部门一干就是十二年,默默为党组当好参谋和助手,为干警做好服务和保障,为树立良好检察形象发挥“喉舌”作用。我的坚守和付出,换来了检察同仁们的支持和信任,赢得了鲜花和掌声:先后被评为模范军转干部、劳动模范、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思想政治先进个人,还四次荣立三等功,可谓“奖”声一片。
其实,我很清楚,我所走过的每一步,既有一个军人勇往直前、敢于牺牲的品德在延续,更有奋发向上、坚韧不拨和刚正不阿的竹子精神相伴。工作和生活中,我始终将竹子精神融入自己的人生坐标,像竹子那样,每向上一步就小结一次,老实做事、踏实做人,用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丰富自己的人生追求。(阚立青)